标题: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武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透视

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武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透视

发布时间:2023-11-16 16:46|栏目: 媒体聚焦 |浏览次数:
张国才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旅游景区提标升级,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构建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武威的文化旅游业吸引力得到提高,在全国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新时代的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有利于加快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业新发展。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使武威市更能发挥乡村度假、冰雪运动、沙漠体验、草原风情、美食文化等旅游优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庆、文化古迹等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品牌, 催生出旅游演艺、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节庆、研学旅行、文化主体体验游等新业态,推动武威进入一个创新活跃,文化性、旅游性和体验性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新时代。

数字技术将更快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以数字文化消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将逐步重塑文化旅游消费内容,产生新的消费渠道和场景,加速改变文化消费结构,促进文化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武威文化旅游业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系列相关政策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有利于武威整合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互补发展,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为国内深度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国家在西北地区部署兰西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更为武威文化旅游带来更深的机遇。

结合国内文化旅游的整体发展情况看,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在拥有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文化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文化旅游业集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市场化驱动能力不足、专业人才队伍仍然比较薄弱等一些劣势和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激发发展活力,引领全市的产业能级跃升。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的恢复振兴。在修订完善现有扶持政策的同时,要重点针对文化旅游企业在引客入武、重大活动、宣传营销等方面予以奖补,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指导各县区推动文化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及景区提标升级。进一步补齐乡村旅游空间和接待场所的短板、弱项,开发“周末游”和“市内周边游”,通过丰富多样的短期、短线旅游产品,带动私家车自驾自助休闲游快速复苏。大力开发体验式夜间文旅项目,打造旅游消费街区、集聚区,出台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发放惠民文旅消费劵等措施,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发展智慧旅游,鼓励文化场馆、景区积极发展在线旅游,推出武威“云旅游”系列,通过图片、视频、VR、360度全息影像等方式,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游览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雷台汉墓、武威文庙等景点。鼓励文旅企业发展线上研学旅行,通过文化IP的挖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体验等科技手段,积极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等高品质的线上研学旅行,让中小学生在虚实结合的空间中了解武威的历史、领悟凉州文化魅力。

开发持续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业态。以全域旅游为抓手, 加快培育“文旅+”“+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做好铜奔马景区和冰沟河景区5A级景区创建,积极谋划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凉州会盟纪念地、吐谷浑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把天梯山精品民宿、民勤苏武沙漠大景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重点景点景区打造成为有市场引领力的“网红打卡地”,串联苏武沙漠大景区、天堂大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利用老旧厂房、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培育工业旅游消费项目,将工业旅游培育成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动能。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以果园、田园、菜园、林园、特色乡村等为依托,开展农事活动体验、乡村文化体验等休闲游乐活动,打造农旅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农耕体验基地。创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展红色文化系列研学旅游活动,建设红色旅游精品。大力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产品等新业态旅游。大力开发独具武威特色的历史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田园风光之旅、科普研学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展示区、五凉文化集中展示区、原生态休闲旅游区。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继承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将红色文化纳入旅游业整体发展的框架,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强化红色圣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加快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以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为核心,整合挖掘战斗遗址红色资源,建设集红色旅游、古城历史文化、军事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式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排制作以“凉州文化”为主题的影视节目、情景歌舞剧、实景演出,支持创作一批文艺作品。组织全市国家、省、县级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将武威宝卷、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子、天祝格萨尔等传统非遗资源,包装开发成特色旅游活动项目进景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在景区设置非遗展演区、体验区以及传统工艺购物区,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套餐,满足游客文化体验需求。  

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强化武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推进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抢抓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建设武威段长城文化公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全力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提升城市竞争力。

加快推进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整合基层文化服务阵地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广场的新建或改扩建,加快建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街道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实现标准化综合性文化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书香武威”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旅游景区通旅游客运专线建设,着力打造“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系统工程和旅游基础设施优化和提升工程,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加快建设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体系,提高供水供电、通讯、智能管理、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加强全市范围内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网点)和周边道路交通游览系统建设,实现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新空间。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和战略合作者,发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旅游服务企业,推进旅游服务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以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文化旅游业品牌影响力,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把武威市文化旅游业传播出去,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同时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报道,提升武威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精心组织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创新“凉州文化论坛”“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天祝赛马会”等节会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挖掘展示凉州文化深厚底蕴,办出特色和品牌,形成常态的、高端的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品牌。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和旅游企业、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力争创建一批5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五星级标准宾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链。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关键环节,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铸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等工程,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持续放大文化和旅游业综合效应。实施数字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凉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培育新型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建设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度假区开展全域、全程监控,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导景区规范发展。

推进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文旅市场监管机制。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与创新应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形成联合执法监管机制,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市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经营主体的有效监管,严厉打击不合理市场竞争顽疾,实施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净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行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旅游服务管理的“区块链”应用,建立起文化旅游监管者、经营者、行业协会、旅游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合力共促形成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加强文化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旅游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监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Copyright © 2023 甘肃省连心桥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3002425号 甘公网安备: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729号